“学、练、赛”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
前言
作为一名体育健康工作者,你会发现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物质及精神生活也越发的丰富多彩,但是你也会发现现在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却越来越差,总是会在新闻报道和生活周边听到体育测试猝死、班级里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经受不住学习的压力自杀等等,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作为体育健康老师我总是会问自己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会这么的脆弱?
我认为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的负担太多,家长和老师们对于孩子们的要求过多,总是把自己认为对的事让孩子们做好,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做笔记等等,回到家要完成好家庭作业,周末以及放假时间还有不计其数的辅导课等着自己,根本没有自己放松的时间,二、是现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对于孩子们的诱惑太多了,过去孩子们的生活里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这么丰富便捷的网络空间,更多的是走出房间去运动去玩耍,用那仅有的玩具和器材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而现在的孩子在网络和手机等诱惑下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比起复杂的体育运动和气喘吁吁的跑步更愿意留在房间里玩网络游戏,综上两个原因不难孩子们健康问题出在哪里。
既然问题已经发现了,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是真正的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让学生学会运动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达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体育健康课程目标。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并且参与进去,既可以促 ……此处隐藏2556个字……学习压力调节情绪,促使心理的健康发展。
学生参与学、练、赛多种形式的学练活动,都需要获得家长的全力帮助和支持,学校才有可能满足学生的多种运动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家庭体育的学习以及开展比赛的过程中更需要获得大力的支持。因此,学校体育的建设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帮助,尤其是学生家庭的帮助与支持,只有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确保学生在学校和校外的体育锻炼,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问题延伸:
以“学、练、赛”模式的学校体育,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弊端呢?该如何走出误区?
走出一刀切、大统一“学”的误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有会与不会学、基础好与差、兴趣高与低之别,考虑差异要让学生适当自主、勤于动脑的学,提高实效要“因材施教”。
走出过分追求大密度、大强度误区。练习密度、强度不可过小,否则达不到目标;不可过大,否则违背规律。考虑课的类型、项目特点、学生实际等,密度强度要“恰到好处”。
走出将课内外比赛完全竞技化误区。避免两种现象,一是不比赛,认为场地缺乏、人数过多、技能不够等。二是只抓竞赛,出现为赛而赛的功利色彩。课堂内外要“丰富比赛”。
参考文献:
1. 于素梅.从一体化谈“学、练、赛”及其应用[J].体育教学,2020
2. 蒋新成,钱明明.基于课程一体化视域下实施“学-练-赛-评”的策略[J].浙江体育科学
3. 蒋新成,钱明明.基于课程一体化视域下实施“学-练-赛-评”的策略[J].浙江体育科学
4. 曾榜,曾荣.以赛促学,以评导练——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价值[J].中国学校体育